产品特性:导热系数仪 | 是否进口:否 | 产地:深圳 |
加工定制:否 | 品牌:世诺 | 型号:TCM-2S |
产品适用范围:导热系数测试 | 测量范围:1 | 电源:220 |
工作电压:220V | 外形尺寸:1 | 重量:1kg |
TCM-2S瞬态平面热源法导热系数测试仪 TCM-2S瞬态平面热源导热仪使用说明书
材料的热导率是研究材料物理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在航空、原子能、建筑材料、非金属材料等工业部分都要求对有关材料的热导率,进行预测或实际测定。该仪器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原理,以及相关国-标要求,并做出了相应的改进,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测试工作。满足了材料检测部门对材料导热系数的高-精-度测试要求。仪器参考标准:*** 22007-2 2008
一、仪器简介
SNDR-S是利用瞬态平面热源技术(TPS)开发的导热系数测试仪,可用于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的测试。瞬态平面热源法是研究热传导性能中精-确、方便、快速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新技术,在研究材料时能够快速准确的测量热导率。该方法采用双螺旋结构的平面探头(如下图),用合金薄片刻蚀而成。测量时,平面探头要放置在两个样品之间(如下图),探头既是热源,又是传感器。测量样品时,利用惠斯通电桥的原理来检测探头上电压的变化,然后把采集的数据送给上位机软件分析处理,zui后得到导热系数。
二、主要技术参数和测试要求
1、测试范围:0.005—300 W/(m*K)
2、探头直径:7.5mm和15mm
3、测试精度:±5%
4、重复性误差:≤5%
5、测试时间:5~160秒
6、电源电压:AC 220V
7、整机消耗功率:﹤500W
8、测量温度范围:室温~130℃(可以根据需求选配zui低达-20℃的低温系统)
测试要求:
1, 样品制样 要求平整光滑,样品直径大于3cm;
2, 样品放在夹具并夹紧,探头处在中间位置;
3, 如果有标准样品可进行仪器系数的校准,然后再测试;
4, 每次试验zui-好设置相同的功率和基准;
5, 每次实验zui-好间隔20分钟以上;
相同测试条件下记录5组数据,去掉zui-大和zui-小值,剩下3组取平均值测得样品的导热系数。
三、仪器特点
1:测试材料范-围广-泛,可用于固体、液体、膏体等材料的测定,测试性-能-稳-定;
2:无须特别的样品制备,对样品形状并无特殊要求,只需相对平滑的样品表面并且满足长宽至少为探头直径的两倍即可,至于单片样品的厚度可以参考表2;
3:先-进的控制系统。内部采用ARM微处理器对系统进行控制,仪器工作效率更加高效。
测量完成时,设备向PC机发送数据,软件接收数据,如下图所示
六、实验步骤
1、预热
首先观察拿到的样品,要使被测样品的表面保持平整光滑。
预热过程:把探头放置在两个待测样品之间,利用弹簧架将探头压紧,且确保探头置于样品中心位置。
将主机的电源线和与电脑之间的连接线接好。
把功率旋钮逆时针旋到底,然后打开主机电源通电30分钟,在软件中设置与仪器的通信连接,并连接成功。
这段时间内不作任何操作;
2、预测试
预测过程:预热过程结束以后,可先对样品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样品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首先用2号探头对被测样品进行预测。测量时间设置为160S,然后单击OK,时间设置完成;设置计算探头电阻,然后把功率调到zui-小,再调节曲线基准(测试时间为160S时,调至0.02-0.03之间;测试时间为40S时,调至0.03-0.05之间;测试时间为10S时,调至0.05-0.07之间;测试时间为5S时,调至0.07-0.10之间;)
待主机参数设置后,不断点击探头阻值后的计算按钮直至探头阻值不发生变化并保持稳定为止;
(设置样品的测试参数)
在计算机软件中将仪器设置的数据输入进计算机中。根据预测的实验数据确定所用探头型号,如果样品大致的导热系数小于0.2就用1号探头进行测试,如果样品的导热系数大于0.2可以使用2号探头进行测试。用1号探头测试的样品其测试软件中的TCR设置为0.009,用2号探头测试的样品其测试软件中的TCR设置为0.005。为***探头的安全性,1号探头的功率不能超过0.4W,2号探头的功率不能超过14W。
按主机上功能键设置的参数填写软件,;然后开始测量,等到主机的蜂鸣器响起,此时主机上传数据结束;测试结束静置10分钟以后,即可进行正常的实验测试;
3、测试
预测试结束后,多次重复上述测试步骤,得出有关结果。
注:在软件设置中1号探头设置TCR为0.009;2号探头设置TCR为0.005。
4、结果
根据要求操作上位机软件,分析得到待测材料的导热系数。
探头使用注意事项:
1、探头不能在没有接触样品的情况下测试,以免造成探头永-久-性损坏;
2、测试中功率不能无-限加大,否则会有烧毁探头的风险。
3、仪器在使用前和结束后都应当将功率调节zui-小,防止仪器开启时功率过大损伤探头
注 1、多次实验时,前后时间间隔不少于5分钟;
2、实验开始前功率旋钮一定要逆时针旋到底,遵循功率由低到高进行调节;
3、由于上位机软件自身算法的需要,建议软件连续运行不超过3小时,如超过需关闭软件然后重新打开运行。